政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有着复杂的利益绑定,也因为政治的参与者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所以我作为一个《十八体》那本小说骨灰级的老书虫来讲,真的希望国际会议可以简化到一个天才的决策。
但是现实往往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复杂到真相比宇宙的终极奥秘还要复杂。就说Gen_Breckenridge说的那句“巫师的第三代,呈现出榕小蜂那种雄性先育繁殖机制”来说吧。
这个很显然是经过了反复论证的,但是这种实验体的数量极少,甚至可以解释为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科学严谨性上来说,那就是“孤证不立”。
可如果换个立场来说,那就是巫师的第三代,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那么就不能完全忽视更多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出现这种情况。
听起来这两种观点都是科学性的论述对吧?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支持这两种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那么是不是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了?
支持重视对“黑魔法二号”和“黑魔法三号”研究数据的是,孤星共和国和南方国家联盟。主张“孤证不立”的是高卢共和国和圣乔治联合王国。
不是说科学无国界吗?科学当然无国界,甚至科学家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无国界的属性,但是很多严谨的科学理论也并不是一个唯一解。
我这时就听到坐在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玛丽姨妈,清了清嗓子,随后将麦克风凑到嘴边说:“Mr_Breckenridge,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您只是提及了教廷提供的——黑魔法二号和三号的实验数据。作为全球和平联盟安全理事会这种严肃的场所,我希望您能列举更多的观察记录和更详细的实验报告,来方便与会各国可以更全面的考虑黑魔法二号和三号的实验数据。谢谢!”
好家伙,安娜的玛丽姨妈确实是个狠角色。她在安理会会议上故意使用#34Mr.Breckenridge#34而没有用#34Gen#34(将军)的称谓。就破解了孤星共和国,借机进一步炒作“巫师威胁论”的空间。
首先就是去军事化标签,通过使用“MR”这种平民化称谓,淡化布雷肯里奇的军事背景,将那份报告从#34军事权威#34降格为#34个人观点#34甚至还能向与会各国,暗示孤星共和国的军事主张缺乏科学严谨性。
其次就是机构权威性挑战,她在安理会会议属于外交场合,使用这种非军事头衔质疑GHSF的专业性。为后续#34科学证据不足#34的论点埋下伏笔。
此外在话语权争夺上,先是对议程主导权争夺开始。将讨论焦点从#34军事行动#34转向#34科学论证#34。通过强调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数据不足,迫使会议进入技术性辩论阶段。
而那一句,#34我注意到一个问题#34的句式,就很容易形成居高临下的质询姿态。
这种称谓策略,就是外交官们在国际政治中,最爱说的那句话——#34语言即武器#34。
雷克斯·布雷肯里奇作为一个军人,他很想强调自己的身份,可那根本不是重点,一旦敢咬住这个话头,玛丽杜波伊斯完全玩味的一挑眉说句#34dsol#34,然后会说“请您拿出更多数据吧。”
这样不仅仅为第二次,催促对方拿出数据埋下一个伏笔,甚至还可以把#34dsol#34理解为“sorry”那就不一定是道歉了,也可以表达我很遗憾...遗憾什么?遗憾自己说错了,还是遗憾对方一个大男人这么斤斤计较?
作为三战老兵,这位布雷肯里奇将军听到“MR”这个称呼时,雷克斯·布雷肯里奇左侧第三根肋骨下方的旧伤突然抽痛起来——那是三战时被脉冲弹片击穿的部位。他的瞳孔在0.3秒内收缩成两个冰冷的黑点,右手食指以每秒2.7次的精准频率叩击着乌木桌面,像在敲击某种摩尔斯电码。
他竭力压制着自己的不快,不过我看他表情就知道,这个阿美利加国的遗老遗少。并没有因为那个帝国的解体,而失去自己的尊严。
只见他嘴角勾起一抹怪异的弧度,他随后故意挺直了腰杆,笑道:“看来一套战败国将军的军装,在布鲁塞尔还是不够看啊。”
布雷肯里奇这句话,是搞过去阿美利加国拿手好戏...“身份认同”啊,而且还有点杀人诛心的味道。毕竟三战的战败国可不止一个,可三战的战胜国就那么几个。
这时南方国家联盟代表,以及罗刹国驻布鲁塞尔全球代表,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都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身为PSC的徐有青轻轻敲击了三下木锤,示意大家保持肃静。随后对所有人说道:#34我作为主席,有必要提醒双方注意会议的正规性,以及严肃性。所有的称呼必须正规且符合外交礼仪。同时我要提醒被质询方GHSF,回答安全理事会所有成员国的问题,必须要紧贴主题。#34
这时玛丽杜波伊斯,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34布雷肯里奇将军
第 626 章 科学猎巫(7)(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